close

    當《金牌製作人》的音樂喜劇一結束,我已經欣賞過51部音樂劇了。

 

想當初,因為公共電視劇場播了《貓》(Cats)一部音樂劇,當時對艾蓮佩姬所唱的名曲「Memory」感動莫名!次日即到光南批發挑選CD

 

到了CD櫃前,我遲疑了,到底要買「CATS」全劇原聲帶,亦或精選。當時看到CD上頭的包裝均有「安德烈‧洛依‧韋伯」(Andrew Llody Webber)的標籤,我也不知道他是誰,後來經過二小時的考慮後,終於決定買Andrew Llody Webber-GOLD, 當時我想的只是「Memory」ㄧ首歌,也因為這樣,我接觸了這位英國劇場大亨作品的精華,其中當然包括了「最賣座的音樂劇」-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是我最喜歡的音樂劇,對當時就讀中華藝術學校音樂科的我影響可謂不淺,尤其對華格納動機的應用,我的作品多少都有模仿洛依‧韋伯的手法。
   
在中華藝校的第二年,學校展演悲慘世界(
Les Miserables),雖然樂團使用的樂譜是經簡化過的管樂譜,(* Les Miserables的樂譜是管弦樂) ,但也使我感動莫名,而去買了「Les Miserables悲慘世界」的十週年慶祝演唱會,待我全劇聽完已然熱淚盈眶,實在太感人了!

 

受到媒體的影響,許多人都說音樂劇有「四大名劇」:歌劇魅影、悲慘世界、貓、西 貢 小姐。既然前三部也聽過了,何不聽聽西 貢 小姐,想必水準也差不多,但買回家一聽,雖然不是糟糕透頂,但還是有些許失望,製作群雖然與悲慘世界是同一個,但斧鑿痕跡揮之不去,流暢度遠不如悲慘世界。

 


    後來又陸續接觸了
洛依‧韋伯的其他作品:如《愛的觀點》、《日落大道》、《白衣女郎》等作品,《日落大道》品質還不差,氣勢可和《歌劇魅影》互別苗頭,但《白衣女郎》可讓我氣炸胸膛,廣告打著「重回歌劇魅影了浪漫風格」,但花了大錢所買到的卻是近兩個小時的鬼哭狼嚎,與想像天差地遠,真是又惱又氣,音樂的品質是可以用票房證明的,《白衣女郎》在百老匯只撐了一年多即下檔,我也對洛依‧韋伯的新作品失去信心,轉而去接觸與洛依‧韋伯齊名的美國國寶級作曲家史蒂芬‧桑坦(Stephen Sondheim)的作品。

 


    我所接觸史蒂芬‧桑坦的第一部作品是富涵教育意味的《拜訪森林》(
In to the woods),當年這部音樂劇和《歌劇魅影》在東尼獎頒獎典禮上打成平手,奪得「最佳劇本」、「最佳作詞」、「最佳作曲」、「最佳女主角」等重要獎項,可見其作品的重要。《拜訪森林》由灰姑娘、小紅帽、長髮姑娘、傑克與魔豆等四個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組合在一起,風格幽默、曲風輕快,歌詞富饒深意,這部劇的核心價值是「希望」(wish),其實,史蒂芬‧桑坦每一部作品都有他所要討論的主題,故有人稱他的音樂劇為「概念音樂劇」,我個人認為他的音樂雖然不如洛依‧韋伯動聽,但卻更有深度。

 


    我後來又聽了許多美國音樂家所製作的音樂劇,如:《變身怪醫》、《鐵達尼號》、《簡愛》等…。發現許多音樂劇的原作都是由歷史大事或文學名著改編的,故順道之餘,我也讀了許多本來無緣的書,讓我的藏書量增添了好幾筆紀錄。更讓我動念寫一部自己的音樂劇,在參考了許多的文學名著後,決定以珍‧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為改編對象,我汲取了迪士尼音樂的溫馨、洛依‧韋伯的英式浪漫與史蒂芬‧桑坦的內涵,期望能做出一篇雅俗共賞的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式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