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睿睿古典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31219_212703  

 

大家晚安,今天入手了這套"MERCURY LIVING PRESENCE - The Collector's Edition Vol. 2" 55CD套裝,"MERCURY"就是"水星唱片公司",當年以三聲道錄音以達到更凝聚且立體的聲響而出名,曾出版不少音響發燒片,也是為什麼封面是三隻麥克風的原因,該公司在1990年代被環球影業收購,成為環球唱片的子公司。其中 "LIVING PRESENCE"則是"MERCURY"的著名發燒系列;而這套55CD包含了杜拉第(Dorati)、Fennell、韓森(Hanson)、庫伯力克(Kubelik)、Paray、Puyana.....等多位指揮家與著名樂團如:芭蕾舞劇院交響樂團、達拉斯交響樂團明尼阿波利斯交響樂團斯德哥爾摩愛樂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底特律交響樂團皇家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合作成該套專輯,收錄了50~60年代的錄音。

他的錄音與DG、PHILIPS、DECCA不太一樣,"MERCURY"的聲底較厚,較強調低音效果!DECCA則是強調空間感;DG則是包羅萬象,主力如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等。厲害的是,這些著名唱片公司都被環球唱片收購了,成為子公司。

R式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哇哈哈

 

我最愛的柏林愛樂出了1913~2012的錄音精選了!

 

橫跨100年,50張發燒CD!

R式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購入了這盒"Claudio Abbado - The Symphony Edition"

20131017_212902  

這位指揮大師兼柏林愛樂前音樂總監,所錄製的41CD 交響曲,從莫札特到馬勒,可說是喜愛交響曲者如我,最棒的蒐藏!這41CD,以前可是一張要賣個350~500多的,禮盒版後,一張才68塊。

 

阿巴多指揮四平八穩、不慍不火,有人說他沒個人風格,我覺得她的個人風格就是四平八穩,很耐聽!我超愛的!

R式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我很小就開始聽古典樂了,對他也還算喜歡,但僅只於「聽高興的」!很少去注意作曲家是誰?哪個指揮與樂團?廠牌...等。即使到高中讀音樂科仍是「沒有特別注意」,因為當時在聽音樂劇。一直到大學二年級時,才透過老師的指導,進而發展出興趣,去注意這些古典作品以及他的細節,包括:作曲家、指揮家、版本、延伸作品、對現代的影響...等。

而真正開始注意到「柏林愛樂」則是2008秋天在衛武營實況轉播的「聖彼得堡愛樂實況轉播」以及2009「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後才開始將注意力轉至古典樂。拜消費卷之賜,我當時一口氣買了2001、2007、2008、2009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CD、DVD;學校圖書館的影音是又剛落成,裡面放了一些的「柏林愛樂」DVD,以新年音樂會和溫布尼音樂會為大宗,而聽了以後,更發現柏林愛樂得質感、曲目更勝於維也納愛樂。因此,我喜歡上了他。

多位指揮中,我尤其喜歡阿巴多的指揮風格:浪漫瀟灑且揮灑自如!其他的客席指揮也各領風騷,曲目千變萬化,真得是很棒!

R式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訂購了一套專輯:《阿巴多與柏林愛樂的輝煌世紀套裝》Claudio Abbado Edition Vol.1~Vol.3

 由Sony music錄製的精選集,慶祝阿巴多大師75歲生日的專輯,是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最「高峰時期」的作品集。

共有三集15片,平均一片175元!超划算的,把之前的高價位CD全以低價賣出,整個就是爽!

R式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作曲家喬治·蓋希文(George Gershwin)於1924年寫給獨奏鋼琴及爵士樂團的樂曲,它融合了古典音樂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

        此曲的首演一般是認為在一個標題為「現代音樂實驗」的音樂會中,於1924年2月12日紐約風神音樂廳(Aeolian Hall),由保羅·懷特曼(Paul Whiteman)指揮他的樂團以及蓋希文演奏鋼琴。

        鋼琴與交響樂團的版本是在1946年由葛羅菲(Ferde Grofé)所改編,它成為了美國音樂會中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

我所蒐藏的版本有四種,分別為伯恩斯坦版、波士頓樂團版、馬捷爾版以及幻想曲2000版。
Leonard Bernstein (鋼琴兼指揮) 與紐約愛樂[24],1959年

R式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月三號,閒來無事,一張音樂會貴賓卷映入眼簾,原來是我媽媽的好友贈與的,前幾天才和他要的,想說暑假即將結束,來一個輕鬆的結束也挺美的。

        地點在高雄市音樂館,我最熟悉不過的地方,讀中華藝校音樂科三年有兩年在這裡的後台當樂器組組長兼合唱團團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這裡演出音樂劇「悲慘世界」的曲目:At the End of the Day、I Dreamed a Dream、 Master of the House、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回想著以前在音樂館的回憶,輕輕搖晃的214公車也將我載到目的地。

        進了表演廳,那時7點15分,人們慢慢的晃進來,看樣子大多數觀眾應該都互相認識,我猜是演奏者的親友團,初試啼聲或沒沒無聞的音樂人開演奏會往往都是如此,觀眾等於親友團,學音樂真辛苦。在開演前看看節目單,發現一個滿有趣的情況,貴賓票上的照片老成穩重;節目單的年紀則讓人感覺約25歲,年輕高貴;這時,燈光暗了下來,觀眾們也靜了下來,主奏者與伴奏者從容上台,我發現,身著寶藍色禮服的中提琴演奏者,是如此的可愛、美麗,令人驚艷,而且才19歲!

R式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