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智慧型手機相繼拿掉耳機孔後,俗稱「小尾巴」的隨身小型DAC耳擴一體機頓時成為耳機玩家的新寵,小尾巴具有「輕便」的優勢,較傳統的「隨身耳擴」、「隨身DAC」更為嬌小,本次在「2022 TPAF台北耳機文化節」亮相,來自香港的Zorloo,是以「平價、高音質」為定位的音訊品牌,本次測試的ZuperDAC「Pro」與「Max」這兩台Zorloo定位在入門級的最新隨身一體機,我們使用Sony MDR-Z7m2測試4.4mm平衡的表現、Beyerdynamic DT1990 pro測試3.5mm非平衡的表現,並比較兩支耳擴、數位類比轉換器(DAC)的素質與風格,請各位閱讀本文的朋友不吝指教。
優點:
- 體積嬌小,輕便好攜帶。
- 驅動力在同價位產品中力道不俗。
- 功能簡約、隨插即用。
- 價格平實。
- 底噪低。
缺點:
- 低頻較為貧弱。
外觀:
- Zorloo ZuperDAC Pro(下稱「Pro」)與ZuperDAC Max(下稱「Max」)包裝風格一致,均為白盒,上印商標、型號、商品照等資訊。
- 「Pro」與「Max」盒子背面均印有產品規格。
- 盒內乾淨簡約:機器乙台、Type-C公對公訊號線乙條、Type-C轉Type-A轉接頭乙顆,並附中英文說明書各一張,除機器型號不同,其餘完全一致。
- 「Apple lightning轉Type-C公對公」訊號線可依需求單獨購買。
- 「Pro」體型精巧纖細,附3.5mm耳機孔一個。
- 「Pro」的正面:在底部印上Zorloo的黑白商標。
- 「Pro」的背面:標示了「MQA標誌」與指示燈。
- 「Max」體積較大,耳機孔附3.5mm耳機孔與4.4mm平衡耳機孔各一。
- 「Max」的正面:印上Zorloo的黑白商標。
- 「Max」的背面:標示了「MQA標誌」與雙指示燈,包括了「訊號燈」與「增益燈」。
- 「Max」的側面:「增益鍵」開啟可增加力道,開啟時聲音直接明快,適合高阻抗耳機,關閉時聲音較柔和。
- 「Max」體積較大,長度較長,寬度約為「Pro」的一倍,除了3.5mm耳機孔,亦增加了4.4mm平衡耳機孔。
- 「Max」與「Pro」側面比較圖。
主觀聽感:
Zorloo ZuperDAC「Pro」與「Max」的聲音走向相當類似,在規格上,兩者幾乎一模一樣:DAC晶片使用ESS Sabre DAC (9281ACPRO)、總諧波失真為0.0003%、訊噪比為 120dB,兩者唯一的差異僅「Max」多了4.4mm平衡孔與「增益鍵」,「Max」在開啟「增益鍵」時,可得到更為刺激直白的聽感,在3.5mm輸出時,「Pro」與「Max」(增益關閉)聲底是一致的,唯一的差異在於「Max」的中頻較「Pro」更為飽滿,但相對的「Max」的低頻較「Pro」少一些。
Zorloo ZuperDAC的調音風格直白、明亮、細瘦而硬朗,建議搭配聲音溫潤、略偏低頻的耳機以得到更均衡的聽感。
結語:
來自香港的Zorloo ZuperDAC「Pro」與「Max」,是入門級的隨身一體機,僅半個到一個隨身碟大小,相當迷你,DAC晶片採用名廠ESS 9281ACPRO,最高解碼取樣率可支援到PCM 768kHz和 DSD 22.5MHz(DSD512),並支援MQA格式;耳擴部分,「Pro」為3.5mm接孔,「Max」則是3.5mm非平衡與4.4mm平衡全部支援,「Pro」有一項特色:以150歐姆為界線,偵測耳機阻抗並自動調節輸出電平、推力;「Max」則是附有增益按鍵,由使用者自行調整推力。
支援系統部分,Zorloo ZuperDAC可說是通吃、隨插即用,無論是Android、iOS、Linux、macOS 和 Windows 10 / 11均可支援。
調音部分,「Pro」的三頻較為均衡,整體聲音偏亮而略微細瘦,在驅動Beyerdynamic DT1990 pro這台阻抗 250歐姆的耳機,力道尚足夠,雖無法與桌上型耳擴相比,但其推力仍能將Beyerdynamic DT1990 pro推出足夠的音壓,且細節表現不俗,風格較為硬朗、輕快。「Max」的調音較走向與「Pro」相當類似:細節相當、走向相同,唯一的差異是「Max」突顯了中頻的厚度,讓聲音更為飽滿。
Zorloo ZuperDAC「Pro」與「Max」的聲音走向相同,如只有使用3.5mm非平衡耳機的朋友,「Pro」嬌小的體積、細節與推力已足夠入門玩家使用,如有4.4mm平衡需求的朋友,再買「Max」吧。
Zorloo本次在「2022 TPAF臺灣耳機文化節台北場」亮相,並推出早鳥超殺優惠,代理商鴻絡國際表示會參加明年度的「2022 TPAF臺灣耳機文化節高雄場」,對Zorloo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多多注意!